的,人数足有十余万。粮食产量锐减,军饷停发,即使想买粮都没有钱了。
真正到了没有油没有粮的地步了。怎么办?加大向农民增收公粮吗?加大对手工业的税负吗?但这显然与“修养民力”的方针相违背,况且边区的工业与农业实在是太弱了,即使加大税负加大增收,也仅仅能救一时之急,反倒破坏了刚有起色正常的经济发展,实在是得不偿失。毛zd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陕甘宁边区,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取消了过去42种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税制,并减轻税率。取消苛捐杂税后,边区只对食盐和出口皮毛、药材等征收统一税。食盐减为每一驴驮只收税2元,并取消盐税附加。一切税收除一次统征外,都无任何附加和重征。
之前,农民的负担很轻。1937年10月颁布救国公粮条例,规定每人全年收获不足300斤小米者免征,收入300-450斤者征1%;451-750斤者征2%,751-1050斤者征3%,1051-1500斤者征4%,1501斤者征5%。边区政府向农民征收的救国公粮数量很少,1937-1940年,边区平均以每年130万农民人数计,每人公粮负担平均1升多,最多也不过7升。由于负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