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空港,到现在隔着半个广场互射,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时间。
这时候,就开始体现出带着“动能壁障”的个人护甲和质量效应场武器的优势来。
个人护甲不用说,搭配了“动能壁障”护盾之后,只要不做大死,总能毫发无伤的挨上一两枪——只要及时躲起来恢复护盾,不被集火,就不会死掉——要知道在二战的时候,新兵和老兵的区别,其实就是在能不能挺过这头一两枪上!
那些一时头昏脑热冲上战场的居民,在挨上两枪没死、也没重伤之后,基本上也都真正的清醒过来。他们开始知道听指挥,知道找掩体,知道扣扳机……这其实就已经向着一个适应战场的新兵转变着。
而质量效应场的武器,电能由护甲的燃料电池提供,枪械的弹药就是从金属条上切下的小块儿,备弹数量一向都是几千发!而且材料在战场上随手可得。
射击瞄准上,大家刷一下瞄准模组就都有了——头盔屏幕上大大的一个十字准星还能放大缩小,这样你都不会射击——那得多奇葩啊。真正限制武器威力的,是枪械的散热问题!质量效应场利用电磁轨道发射的小金属粒,在通过轨道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每把枪上有一半的重量是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