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起,蒙仲就在庄子身边学习,且深得后者真传,传授道、名两家的思 想,这距今已有整整四年,不夸张地说,道家、名家两家的思 想,蒙仲都已融会贯通。
但问题就在于,道家的思 想跟其他学术不同,懂不懂是一回事,是否能得到相应的个人体会,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好比这篇《逍遥游》,其实庄子已经点明了至高境界的逍遥,即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蒙仲当然能理解其中含义,但这并不能助他真正领悟其中的本质。
因为他达不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ps:说实话,作者不认为人有谁能达到的,道家的思 想实在是太理想化了,这已经不是要教出圣人的地步了,而是要教出比圣人更高层次的……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
单单「无己」,蒙仲就做不到。
所谓的无己,即是从精神 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与我的对立,把自己消融与天地万物之中而臻于道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的境地。
而蒙仲想要为兄长蒙伯报仇的这份坚持,实则就是过度的亲情对他的束缚,是“不自由”的,唯有内心放下仇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