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对于赵主父的死,孟子亦感到颇为惋惜。
当然,他惋惜的其实也并非是赵主父过世这件事,毕竟赵主父的性格与宋王偃其实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关键在于赵主父看待蒙仲的态度。
去年,当匡章前往赵国代表齐国与赵国签署了臣服约定后,他在返回齐国的途中,亦造访了邹国,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孟子。
当时,匡章便向孟子叙说了蒙仲这位“小师弟”在赵国的处境,当得知蒙仲颇受赵主父的器重时,孟子颇感欣慰之余,亦希望蒙仲能在赵国立足,毕竟这对于他们儒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蒙仲虽然不是他孟轲的弟子,但此子对他那套“仁政”的主张却非常认可,因此孟子觉得,倘若蒙仲能成为赵国的要臣,或就能使他儒家的思 想在赵国得以传播。
就像宋国那样,虽然宋王偃对儒家思 想毫无兴趣,可架不住他身边的重臣惠盎深受儒家思 想影响,因此宋国的施政,其实本质还是偏向于儒家仁政思 想的,远比齐国、赵国、尤其是秦国要宽松地多。
倘若蒙仲在赵国也能成为像惠盎这样的要臣,凭借着蒙仲对儒家思 想的好感,孟子当然有机会在赵国传播他的仁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