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导魏国的公室贵族,这也正是段干氏后来历代能教导魏国公室弟子的原因。
而说到子夏之儒“经世济用”这一块,就不得不说这支儒家的思 想非常杂,仿佛但凡是有用的学术都会吸取,以至于后来有人称子夏之儒偏近法家。【ps:荀子所提出“学以致用”,其实就是子夏之儒的思 想主张,而荀子本身就是子夏的再传弟子,且他本人,亦教出了李斯、韩非两名法家弟子,所以说子夏之儒的思 想与法家接近,其实倒也没错。】
值得一提的是,子夏之儒家区别于儒家正统,还在于子夏教导魏文侯时提出的“君王用权之术”,主张作为君王要懂得权术,懂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与法家的察势与用权颇为接近,也是当时儒家正统认为子夏之儒乃是“异端”的原因。
但身兼道、儒、名三家学术的蒙仲,倒不至于像正统儒家弟子那样看不起为君王折腰的子夏之儒,他在住在段干氏府上的期间,时常与段干寅、田黯两位师叔谈经论道,而段干寅、田黯等人也希望借蒙仲这个纽带,与当世的儒家正统“孟儒”改善关系,因此将子夏的思 想主张对蒙仲倾囊相授。
甚至于,公羊平还为此将《春秋》默写下来,赠予蒙仲,取名《春秋公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