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其中有两个原因。
其一,庞涓的个人带兵能力要比公孙喜强。
别看公孙喜在河东那么多年,魏人常常拿犀武来尊称公孙喜,但公孙喜最大的功劳——抛开随同齐国名将田章作战的那几次,其实也仅仅只是抵抗住了秦国对河东的进攻而已,他为魏国夺回曾经失去的西河郡了么?
没有。
毕竟秦国的华阳君芈戎也不是吃干饭的。
但庞涓,当年那可是横扫周边诸国,堪称打遍诸国无敌手,唯独就败在了同门师兄弟孙膑手里,就败了那么两次,第一次被俘,第二次不堪再次受到羞辱干脆自刎了。
至于第二个原因,即庞涓出现的时候,正好卡在魏国逐步衰弱、但又勉强撑着强国颜面的那段时候,因此当时的魏人还对称霸中原,恢复旧日霸主地位抱有强烈的想法,比如厚待庞涓到可以包容其许许多多缺点的魏惠王。
而等到公孙衍、公孙喜兄弟时,魏国当时已经被秦国压制地喘不过气来了,哪还会奢望着击败秦国恢复旧日霸主的地位?能自保就不错了!
正因为如此,庞涓成为魏人最惋惜的将才,哪怕后来魏人在失望至极的情况下痛恨庞涓、甚至斥责庞涓,但心底,却仍然期待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