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云怀恨在心,并无回头,不耐烦道:“何事?”
硕夫敬道:“好汉棍法堪压青梅,某渴结识,故问大名。”
陈飞云聆之耳顺,只有骄心,反问道:“我观阁下应为捕役,礼尚往来,便问一问了。”
硕夫回道:“在下姓王,单名一个‘戎’字,确是宝华一员捕快,来此搜查罪证,正逢恶人当道,所以相助青梅众捕。”
随之又言:“王戎不武,恶人释钢珠袭来,我以唐刀拒之,仅能除四,余落一颗,惟有斜身避过。而好汉掸去钢珠五颗,神色轻松,不武心甚崇之,敢请往附近的‘欢喜楼’,畅饮一番。”
陈飞云原恨捕快无情,得知王戎并非青梅人士,罪不在他,况己枵肠辘辘,遂应承之,赴高楼酣饮,探讨武学,结成好友。
几番再聚,王戎明白陈飞云境况不良,便称有捕役任务,须之相助,赏银分半。
陈飞云身怀技艺,向来不得施展,当获有务,极其乐意,竭尽能事,因而屡破大案,遭赐奇多。
稍稍无任,他便洒财寻乐,时遇王戎前来请教,他辄顾及前恩,倾心指点,半载而无可以奉。
经年,陈飞云得知所谓“任务”、“赏银”俱为王戎所付,心不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