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读书,明摆着是心血来潮,打发无聊,不定是几天的热度,再给他找先生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了?”
赵与烈眉头一挑,吹胡子瞪眼,看的张福心里直发毛。
他冷声道:“让他自己去读,他能读懂什么!找人给他讲解,他才能安下心来,而且还可以看着他,不让他到处瞎跑,这不好吗?”
张福恍然,赶忙拍起了马屁:“原来老爷这是找人看着少爷,还是老爷您高明,老奴这就去找名师。”
赵家到底在婺州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才不到两个时辰,张福便找了五个曾经考过发解试,但没中过进士,在城内教书的先生回来。
年龄结构很丰富,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都有。
一个个都身穿文衫,一副文人骚客模样,显得很有学问。
大宋朝的科举有这样一个特点,不是过地方的考试就能拿到功名,然后享受各种特殊待遇的。
明朝,考过了乡试成了举人,有了功名,交税就有优惠政策,可以少交,而且地位骤增,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喊声老爷。
但在宋朝,考过发解试可不会当举人,甚至连个秀才都不算。
发解试不过是块敲门砖罢了,考过了,只是有了参加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