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董卓刚把征兵的事一说,杨彪和黄琬立刻就跳出来反对,言之征兵劳民伤财,还影响来年春耕,得不偿失,诸如此类。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因为董卓在关东联军一战中,尤其是孙坚对其造成不小损伤,此刻想要恢复元气,自然不是保皇党愿意看到的。
刚开始,董卓还在拿长安安危,天子安危据理力争,可他毕竟不能算是文人,被两人引经据典驳斥得毫无反击之力,最终还是只能将剑一拔,怒目圆睁“咱家征都征了,已经如此,还有异议?”
董卓的先斩后奏并不是一次两次,杨彪也知道实际上他们并不能阻挡其前进的步伐,最多只能算是拖延,或者恶心一下董卓。
黄琬还想再说,却被杨彪一扯“既然太师已经实施,此事多说无益,我等无异议”象征性的抵抗就行了,杨家四世三公,不能晚节不保,史官可就在不远处书写着呢。
其实董卓也知道自己有些行为过了,但对他来说过激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正是他所想要的。
他和杨彪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但在本质上也存在着区别。
相同在于他们都看重名声,不同在于杨彪关注名声的好坏,而董卓关注名声的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