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职,还是让国渊来吧”本来想的就是这个人,李严能站出来,已经让孙策很感激了,毕竟若没有国渊,最合适的人就是他。
“人定下来了,我们便定策,国渊先说说你的想法”
由古至今,防旱的办法通常只有三个,重农耕,薄赋敛,广积蓄。简而言之就是让百姓有一定粮食储备,应对天灾。
但这只能治标,国渊提都没有提此事,着重说起兴修水利和蓄水池“荀子?王制中有提到……,秦人有郑国渠保关中百年无旱,而乐安水系畅通这是先天优势,但还应当广修渠道,以助农事灌溉,每隔一段距离,选一地深筑水池,以渠道连水道,即使旱来,农事不废则民不乱”
“以国户曹之见,此渠道当修多宽多深?水池又该如何筑?”
“渠道深六尺,宽两尺即可,水池则两丈深,纵20步”
孙策构思了一下国渊提议的画面,差不多就是近现代田间水系的雏形,不过在近现代可是有水车相助的。
水车?!对了,差点忘了这家伙,不过,它是什么原理呢?孙策陷入了沉思。
“国户曹,你可知如此一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功在千秋,即使花费再多也是值得的”堂内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