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时,站在场内的锦衣卫从地上拿起巨大的油纸伞,撑在地面上。
“唉,子扬,回去让马均在康成书院建一座大屋,至少能容纳五千人同时坐在里面”
刘晔暂时还没去徐州上任,像会考这种新鲜事,每个人都想一睹究竟。
学子们坐在呼啸的风雪中,考虑到取暖问题,旁边还有一个火盆,由于不可能尽数供应蔡侯纸,孙策只能用二十多两马车拉来竹简。
‘哗啦啦…’初选开始。
竹简上只有最左侧写有字---‘民族’
民族,这个概念在这个时代是非常薄弱的,甚至于有的地方连听都没有听过。
当然这个命题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非常难的,到底还是参考人太多,不得之下,孙策才出此下策,用理念来扫除滥竽充数和细作奸细。
就在很多人还犹豫不解时,孙策惊喜的发现已经有几个人在提笔试写,其中有一个人更是在奋笔疾书。
“那是何人?”
顺着孙策所指的方向,郭嘉翻出座位表,回答道“此人名叫司马朗,原籍河内,现居冀州黎阳,曾任职成皋令,后因病离职,现年23岁”
司马?!这个姓氏给予了孙策十分高的警觉性,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