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逆’就是名号,这种名号将军并无特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一般情况下,战后就会被取消掉。
因此也称为杂号将军,所以之前皇甫嵩和卢植,才会被冠以中郎将。
“这个办法我想过,可毕竟是杂号将军,我自己都过不了这个坎儿”
孙策不同意这个办法,杂号将军只能解决一时问题,却不是他想要的一劳永逸。
“主公,属下的意思是,借用几个杂号将军,甚至可以自创,如此也不算坏了汉家制度,但对我们内部而言,却可以是一条明确的晋升通道,不仅是‘独门独户’,更有上下级关系”
还别说,刘晔这个方法挺好,至少目前看来,是最符合当下境况的,文火煮青蛙,也需要一个过程。
当即孙策就拍板,确用此法以解眼下之需。
东汉时期的杂号还是不少,不过大多都和横、讨、振、破、扬、安、奋、建、征,这些字相关。
那就好办了,按照这个顺序排即可。
于是孙氏集团,新的武将晋升通道明确下来:最初还是牙将,而后裨将,偏将。
再之后就是新设的这九级名号将军,名号可以自己取,但在什么阶层,对应的字就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