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二十万齐军与二十万梁军在梁地修鱼一带继续增灶,进行阵地战、对峙战、静坐战。
而韩国为什么放荆人大夫屈行等三名大夫领兵九师十万和齐军五万偏师襄城会师合计十五万,向北从韩国过境(伊阙、宜阳),并围攻秦人函谷关以东的曲沃和於中。韩国的态度成为关键。
韩国的处境(各国混战):
从主要关键人物-----公孙衍(犀首)说起:
第一次“五国伐秦”
离丹阳之战七年前,梁国把张仪逐回到秦国。公孙衍主张合纵,而且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被任命为梁国宰相。
梁襄王刚刚登基,公孙衍则被五国共同推举登上梁国相位,标志着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推荆怀王为纵长(此时的荆国国势如日中天)。公孙衍新登相位,决定新官上任三把火,做一番大事业,于是说服诸侯,组织起梁、赵、韩、燕、荆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但由于各国利害不同,各国君主各有打算,实际出兵的只有韩、赵、梁三国。公孙衍还说服周戎攻秦侧背。
荆、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荆国出嫁向八子到秦国为秦王后,秦惠王王女正是燕国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