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庭与荆怀王听到以上张仪的巧舌如簧,自觉齐国极其无礼、无义,特别是气恼与张仪描述的齐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当行为。齐国种种强大对荆国的不利,被放大十分。特别现在齐国周边都是弱国,战胜之后获利巨大;而荆国周边都是强国,战胜之后获利微薄。荆人除了名义上的胜利光环,落到实处的却是寥寥无几。作为重视商利的国家,荆国上下对利益得失看得颇重。
荆庭与荆怀王于是对张仪的狡词滑舌不由重视几分,对张仪的态度由不屑转成重视。荆王更是将张仪视作推心置腹之人,视作类似另一位大贤(公孙衍),值得信任。荆王却不知道张仪跟公孙衍完全是两种人,张仪就是一卑鄙小人,口蜜腹剑,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惜自黑黑人,害人损己的一种人。
荆庭与荆怀王渐渐偏信秦人使者张仪的一面之词,完全不理会齐国田文派来的大使警告,齐国大使说张仪之人品德败坏,举证:三岁偷看女人洗澡,七岁就有非礼之举,十岁偷鸡摸狗…等等拙劣之词,激怒了荆人,让荆人怀疑齐人使者的真实目的,是否是看不起荆人,还是要彻底激怒荆人(其实真正的齐国使者已经被秦人派出的杀手中路截杀,现在来郢都的齐国使者是秦人张仪找来的冒牌货,他不惜用拙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