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宋、赵、燕、秦六国从齐国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四面来攻,齐人将毫无招架之力。
齐军濮上战败后,齐宣王决定从宋国着手,瓦解可能存在的、哪怕不存在的六国攻齐。为了稳住宋国,哪怕是宋王宣布连横秦国后。齐国大臣田朌向齐宣王建议“易余粮于宋”,以此保证宋国的中立。
史书记有:濮上之事,声子死,章子走,盼子谓齐王曰:“不如易余粮于宋,宋王必说,梁氏不敢过宋伐齐。齐固弱,是以余粮收宋也。齐国复强,虽复责之宋,可;不偿,因以为辞而攻之,亦可。”
哪知宋国只顾眼前之利,一味想要从虚弱的齐国上取得战果,撕下一块血肉,满足它宋国虚荣称霸之心,而宋国却想着“霸主荣耀”不付出代价。宋康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一时号为淮泗霸主。
齐国在这危机关头,只能一一记住宋国的背信弃义,冷酷无情,放在肚里,准备在未来找准机会对宋国致命一击,齐宣王和他的太子心想:“宋国少年还太年轻,不知道霸主是血与时间来浇灌的”。果然在这个时空的二十六年后,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康王逃亡,死在梁国的温邑。
秦人局势变化:
丹阳之战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