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齐国等诸侯国割据称霸,徐国再度南迁到淮南、江北苏皖接壤的淮泗地区。那时,徐国已经国力弱小,民心比较松散,没有多强的抵御力量,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生存。
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呉王阖闾(公子光)刺杀呉王僚夺取王位之后,公元前512年夏,呉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呉王僚的两个弟弟)。徐君为呉姬所出,与这两个公子为近亲,不愿意加害他们。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荆国。荆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时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呉国。这正好给了呉王出兵的口实。同年冬,呉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徐国才被呉国灭掉。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近一千五百多年,共有百代君王。其区域先在鲁南郯城一带,后迁至泗县、泗洪。徐武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国、奄国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