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三年936叛将河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中判官司吴峦“闭门不受契丹命”,修整器械,昼夜守城,坚持了半年之久,“峦求援晋,晋主召峦南归”,云州陷落。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者统治长达433年,使中原汉族统治从此失去北方屏藩。
辽后晋天福二年937辽进占云州。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重熙十七年1048析云中,置大同县,为辽之陪都。辽西京道所辖:大同府,治所大同。统2州7县:弘州、德州、大同县、云中、天成、长青、奉义、怀仁、怀安县。蔚州,治蔚州,统灵仙、定安、飞狐、灵丘、广陵。应州,治金城,统金城,浑源、河阳。朔州,治善阳,统善阳、武州、宁远、马邑、神武。
宋为路、州、县三级制,全国设15路。宣和五年1123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统云中及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8州与云州合称“山后九州”。为宋金联盟攻辽的预置版图。后金失约,除武、应、朔、蔚诸州于宣和五年1123一度归宋,旋为金人所取外,西京仅在雍熙三年986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