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一般来说除了防御型重步兵外,还包括大量擅长近战格斗的陷阵骑兵,用于拦截敌人的骑兵包抄,第二种模式是进攻,配备大量速度快,冲击力强的骑兵部队,去迂回包抄敌人的左右两翼。
这五道阵线就是冷兵器时代排兵布阵的定式,当然它也不像那些数学或是化学公式那样,不能有丝毫改变和误差,将领是能够在这五道阵线上因为所面对敌人的实力,兵种配比,地形等原因,实时去改变的,改变兵力在各条战线上的配比,甚至是调整五条阵线间的距离和位置,或是删掉一两道阵线。
比如著名的“底比斯斜线”,就是不拘泥于常规定式的代表,当时的底比斯军队统帅集中兵力与自己的左翼,而后让兵力单薄的中军和右翼落后许多距离于左翼,这样在接战时,兵力雄厚的左翼就能先一步接敌,兵力较少的中路和右翼就能晚许多与敌人接战,这样做的话,兵力雄厚突击能力强的左翼就能先于敌人击败自己脆弱中军和右翼的功夫,击溃敌人的右翼,从而再包抄敌人中路,席卷敌人左翼,赢得战役最后胜利。
而这一次李铮所面对的敌人北完部,就是不遵循五道阵线定式的军队,作为曾经投靠过突厥汗国,已经突厥化非常深的北完部,他们军队的编练和作战方式,都是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