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鹰娑川通往蒲类海的官道上,一支盔甲锃亮,流苏飘扬,俱是披着猩红似血披风的骑兵大军正在急速奔驰,在滚滚烟尘里,这些面上尽是冷漠残酷表情的凶悍骑士,一半人手里拿着尽是橡树、椴木造就的锋利骑矛,身披重甲,杀气腾腾,一半人手持轻型骑矛,背负弓箭和标枪,战马剽悍强健,威风凛凛。
这支浑身发散凶猛杀气,气势骇人,一看就是百战精锐的军队,不是其它军队,正是北完部最精锐,最被倚重的奴兵部队。
说来也是可笑,但的确是这样,北完部最能打的军队,的确是被称为奴兵,由身份是奴隶之人组成的军队。
游牧民族向来有组建奴兵的传统,但那时的奴兵只是单纯的炮灰和人肉盾牌,作用是消耗敌人箭矢和气力,等到了突厥兴起时,由全部是奴隶身份组成的奴兵部队,才开始正式登上台面,突厥人为奴兵制定一整套的关于编制、装备、招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突厥人当初制定的奴兵一般分为三种,分别为“厄色勒”、“格尔虎”和“汉罗姆”。
厄色勒在突厥语中意为公隶,也就是说这些奴隶的所属权是归整个部族的,为整个部族放牧劳作的,所以如果这些奴隶一旦成为奴兵,他们的武器装备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