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使这十八台配重投石机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李铮下令拆除在敌军主攻的西面和南面城墙后方百米内的所有建筑物,清空场地让这些配重投石机能够完美的发挥,而且拥有两世记忆和经验,知道“火力密度”这个词的李铮,并没有让手中的配重投石机像这时代的平常作法一样,一台投石机编为一组,独自瞄准独自攻击。
李铮将手下的十八台配重投石机分为四组,每一组都有四到五台配重投石机,每一组所有的配重投石机都接受统一指挥,由一名经验老道的观测手瞄准,利用齐射轰击一个目标。
而且李铮将后世“炮击坐标”的概念拿出来,在贺猎城西面和南面城墙六百米范围内,用白石灰划出间隔相等的横线和竖线,就像经纬线一样,而后为了不被进攻之敌破坏,这些纵横交错的白线最后都被挖掘成沟壑,为了区别于壕沟,这些沟壑只深两三公分,宽半米左右,没有任何阻敌陷敌的功能,再撒上白石灰后,却是可以让城头的人轻易的观察到。
这些“炮击坐标”,或者更应该说是砲击坐标完成后,汉军操控配重投石机的军士们,立即就是开始展开训练,试验将石弹投射到,城外纵横交错白线上某一点某一区域时,配重投石机摆放的角度和加的配置物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