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衫戴青衿者”甚至与朝争挂上了钩。
愈发扬名。
在国子监中,即使有些家资不宽裕者,也宁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买一套世翰堂的书,以为雅士之余,亦标明身份。
大乾开国百年,世风原本就渐起奢华,世翰堂的书,此时居然成了相互攀比的象征。
而许多不学无术却多财之辈,为了妆扮身份,也愿意花费三倍的价钱,来买一套世翰堂的书来装点门面。
如此一来,自上元灯节之后,短短数日里,世翰堂卖出的书,倒比之前数年卖出的还多。
若非早先半月,贾琮就要求林诚倪二加大投入,将老底儿都投进来,刻板印刷,再加上之前多年的库存,世翰堂的书怕要供不应求了。
至于有人在世翰堂,无心之下发现了《聊斋志异》。
初读之后便惊为天人,再度引起种种热潮,使得世翰堂之书,有洛阳纸贵之势,自不必再多言。
然这一切繁华闹事,暂时都和贾琮无关了。
在主导了灯节那场戏后,贾琮便再度蛰伏起来。
并且郑重告诫林诚、倪二两人:得意时莫要忘形。
如今他们根基都太浅,任何的招摇,都可能引来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