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其实是很容易游走在合规但有违公平道德的边缘。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电商就能够根据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数据的积累,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后,对某个人进行有针对的,精密的价格歧视。
购买同样的商品,用爱疯手机的用户很可能会比用安卓千八百块的用户付更多的价钱,因为他们被大数据分析得出,倾向于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群。。。
(不是开玩笑,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些电商网站换着手机试试。)
总而言之,在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眼里,并没有“人”或者“用户”的概念,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数据。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协助下,通过对每个人的监控和信息的榨取,实现资本的最大化。
这也是为什么,整个人工智能业界对所有数据采集之类的事情的态度很暧昧的主要原因。
毕竟AI作为未来最热门,来钱最快的行当之一,牵扯的利益蛋糕实在是太大,太诱人了。
更何况,正如安迪认为的那样,现在的技术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差的很远很远,对社会伦理方面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所谓的AI也不过是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让人力解脱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