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并不一样,华夏历朝历代的藩属国其实就是一个名义上的藩属国。而魏国的藩属国则是有一定代价的,首先魏国会在藩属国进行驻军,名曰保护藩属国。其次是在藩属国保留魏国租界,魏国拥有藩属国所有资源开发权和使用权,内政和军事、经济以及外交,必须接受魏国的指导,文化必须向魏国学习。
魏国目前保留的藩属国其次并不多,除了普利王国和潘迪亚王国之外,像华夏传统的高句丽、扶余、新罗、百济都已经成为历史了。这些国家和地盘都成了魏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统一划归安东督护府管辖之下。
只要成为魏国藩属国,事实上这些藩属国就失去了独立和自主的权力,当然好处不是没有,至少魏国会保证藩属国王室的绝对统治权,一旦国内有权臣造反或农民起义,有魏国负责帮助镇压和保证王室的继位的合法性问题。
刑马台国使节大率熊野仅仅考虑片刻就决定了刑马台国的命运,同意成为魏国的第三个藩属国,把石见银山、生野银山、鸣海金山、大森银山、东山梨郡的黑川金山、西八代郡的中山金山,黑桂山、保山、雨畑山等等则成统一被魏国谈判了下来,用八百万石大米和两万套淘汰下来的魏国制式旧甲胄和旧兵刃,换过来了五十年的开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