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儿子,孙子将会成为新的贵族。
其实士族也不是好心因为害怕官爵太多,朝廷负担太大,而是为了他们自己。一旦造成权贵多如狗的局面,他们士族家子弟也就不值钱了。自冉闵说出要封王猛世袭的文成候,这些官员全部脸上浮现愤慨之色。
刘群是清楚王猛的履历,知道他是文武全才,在第一次幽州之战时立下汗马功劳,而胶东国取得的成就,都和王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可是理解虽然归理解,可是他却反感冉闵这种滥封爵的做法。
如果王猛真的是因为公事殉国,别说一个世国候爵,就是像魏国开国时的四十八元勋的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尽数被追封为开国国公,刘群不仅不会反对,还会支持冉闵这么做。
一旦这种做法形成惯例,朝廷不仅负担极重,更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一旦这种口子开了,以后哪个部堂尚书或侍郎有个生老病死,是不是都要封爵?那样延续下去,拼命立功还有什么意义。
就在刘群在组织语言准备进谏时,司空条攸却率先道:“陛下,王尚书德行有佳大功于国,可先表其功,着朝廷抚恤其家眷,但不可封爵!”
冉闵静静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