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命名为赤血的红色战马像闪电一样,来到校场的点将台上,立即来了一个紧急停止。冉明则如行云流水一般,轻轻跳下战马。冉明的下马动作,非常娴熟,哪怕是天生马背上的民族,也不得不赞叹,冉明的骑术了得。冉明并不是一个长在富贵窝里的王爷,而是从十二岁开始在战场上撕杀的军汉。
“参见秦王殿下……”
“参见师尊……!”五百余名讲武堂学员,还有三十九员冉明的胶东国讲武堂一期学员对冉明执以军礼。军礼自然不用跪,冉明回礼。
对于大部分魏军将士来说,冉明就是一个传说。身为魏国的开国皇帝的次子,冉明初封彭城王。同年入伍,参与青龙元年三月的邺城大战,斩王郎部三人,因功封为伍长。在青龙元年至永兴三年三月间,参战五十余次,因功升任游骑军(斥候)都伯。当然这些经历虽然不平凡,但仍称不上奇迹。
在决定魏国生死命运的紧急关头,是冉明挺身而出。率领五千余用流民武装的新军,配合魏国残军,以少胜多,打败了燕国侵略军共计十余万人。从此以后,魏国从战略守势,转守为攻。接着抢占青州,转战洛、豫,与天下有名的悍将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以及桓温、苻洛等一一交手,所向睥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