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而已。自古以来,但凡造反的,为的还不是自己升官发财?至于济世救民,那不过是顺带的副作用。即然孙泰造反,他其实更知道此时他并没有夺取江山的本钱,因为北方有一头猛虎,孙泰的想法其实并不复杂,以道徒聚众起事,占领数郡,中创晋国,只要魏军南下,他就举旗投降,获得魏国的招抚,无论给他一个显赫的爵位也好,或者让其统帅道教分部,以捉肘葛洪。
无论魏国给他怎么样的待遇,对孙泰来说都是非常满意的。投降魏国是孙泰的理想选择,投降晋国也不是没有可能。其实代价不必太大,封其征天师将军,都督会稽、吴郡、吴兴、永嘉、临海、东阳七郡军事,足以让孙泰偃旗息鼓。
如果没有魏国兵临城下,司马聃肯定不会付出这样的代价,可是一旦在生死存亡的逼迫之下,司马聃其实也别无选择,只得就范。
如果冉明还在这个时候进攻东晋,很可能会面对孙泰和晋军主力的抵抗,这可不是不足十万兵马,而是二十余万人马,这些军队战斗力虽然不强,但是死伤肯定会非常惨重。而且孙泰基本上属于流匪的性质,能在历史上造反十一年而不被剿灭,连刘裕这样的狠人都奈何不得,这只得说其能力不凡了。这其实也是冉明刻意回避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