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得小了。但是没有关系,儒家虽然影响大,但是绝对不是主导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权柄,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儒家非常明白,跟冉明做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因为冉明手中有好几座书院,其中丰乐书院就有多达三千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学的可不是儒家经典,他们都算是冉明这个杂家的门徒。只要他们敢以辞官威胁冉明,哪怕冉明一时间会妥协,可是这个仇只要结下来,就没有办法善了了。如果让冉明的这些学生出师,儒家在朝廷里可没有半点机会了。魏国目前只有一千八百多个县,一百八十八个郡,大小三千多名官员。以冉明的那几座书院,完全有能力把儒家让出来的盘子接过来。
儒家虽然不满冉明的作法,可是他们能反对吗?再怎么不满,敢说出口吗?为了做官连挥刀自宫这种事情都能做出来,更何况是改换门庭?如果冉明要儒家在朝廷上绝迹,不出半个月,至少一多半官员马上就会脱离儒教,改为冉明这个杂学宗师门下。
和王猛猜测的不同,此次颜约向冉明的奏对,根本就不是关于儒学的问题,而其核心观点就是“商人于国不无裨益”。对于传统儒家而言,商人等于末业等于下贱的职业,这样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历来都是政治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