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矛盾体,有“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感悟,也有难得糊涂的处世之道,有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刚烈,也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奴性。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向来都是矛盾和对立的,满清先用血腥文字狱清除了汉人之的血性和骨气,利用强制奴化教育,培养了无数忠实的奴才。清初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废”抵抗剃发令的是汉人,可是清末,拒绝民主,为满清摇旗呐喊的不是满人,仍是汉人。冉明看得清楚群体的作用下,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所以,冉明为了改变中国人性,努力推行教育,这个教育不是传统的中国精英式的教育,而是全民教育。全民文盲肯定会制约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然,冉明想加速魏国工业进程,就需要无数的专业技术人才,冉明可不希望培养出来的都是一群书呆子,而是需要在工业生产中,工人阶级对于生产技术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不能全靠他的金手指,一旦冉明驾鹤西去,魏国最有可能出现技术断层,社会科技发展出现让人无奈的停滞。
所以,冉明需要更多的人进入科技研究领域之中,去钻研探索,去开拓新的知识和领域。哪怕吴问道这样的杀人犯,站在法律的角度,吴问道连杀两人,而且毁尸灭迹,斩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