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和中书舍人崔佑甫去当主试官,而这南曹平判入等便由司封郎中令狐峘和太常少卿董晋来了。
唐朝建立了空前的中央集权统治,朝廷将官吏任免升降的人事权牢牢地把持在手中,可这样的话,唐政府也始终面对个很棘手很困难的痼疾:
位少,官多。
于是便发明了和“守选”、“冬集铨选”、“循资格长名榜”这些办法,来缓解症状。
所谓的守选,指的就是你当官任期满了便要罢秩,意思就是回家呆着等(守)铨选(选),并且还规定了数目不等的守选年限,满了年限才可以去参加铨选,这样便能缓解冗官的问题(起码统治者是这样认为的),比如畿县县令守选期是三年,而紧、上县的县令则要五年,如果你不想守选这三五年又该怎么办?也简单,有几种途径,比如可报名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词科、书判拔萃科和平判入等科(还有其他的一些科目,略下不述),这三和关试不同,关试可以说只是过个场,不如这三科有决定性作用,考中即为“登科”;其他的,还可以参加天子亲自主持的制科,不过制科不常设,有很大的临时性;最后还有条路,便是中晚唐时很兴盛的“入幕府”,只要能博得节度使的赏识,便可直接向朝廷奏授你“检校官”,以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