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或地方州县的基层官员——因为唐朝的官员按照品秩基本分为三等,三品以上的叫“册授”,三品到五品的叫“制授”,而六品到九品的只能叫“敕授”,前二者的选拔由宰相拟好名单交给皇帝决定就行(皇帝直接任命当然更可以);而敕授官员,便要来京城冬集铨选,铨选过了才可再授新的官职,文官去吏部武官去兵部,直到升至五品官,才不用在去往京城的路途里颠簸(小越州宋住住的父亲就是于铨选期间病死在长安城的),也就是薛瑶英说的“出了选门”,对唐朝官员而言比脱离阿鼻地狱还要高兴。
铨选的程序和标准大致是这样的,按薛瑶英告诉高岳的,便是“身言书判”,身嘛就是看你的颜值啦,言则是看你谈吐是否清晰,书是你的书法,而判则是要试判文二道。流程如下,先试判文,看文理书法,这叫“选”;通过后便看你的身和言,这叫“铨”,二者都通过便考量“德、才、劳”三项,初步拟定官职,这叫“注拟”,最后由中书省审核通过(通典里写为门下省,不全面,门下省负责的是最后通过),再当众宣布你的官职,这叫“唱”。若候选之人对新官职不满,可反复三次,若再不满,便“听冬集”,这句话让人有些费解,但其实就是让你滚回去继续“循资格长名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