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毕懋康和孙元化,这火枪和火炮是不用自己多操心了,但是他们只是在技术上拔尖,批量生产靠他们却是不行。
明朝灭亡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并没有办法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如果他们能生产出几万把燧发枪,上千门火炮,后金铁骑,分分钟被打成狗!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他们,朝廷没钱,崇祯不重视,他们也没办法,更重要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要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必须用机械代替人工,不然,进度和质量都跟不上。
这方面的人才张斌也曾打听过,像《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和编制《新制诸器图说》的王徵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宋应星可以说是明朝的科学家,他编制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尤其擅长铁、铜、铅等金属的冶炼,而且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论述锌和铜锌合金的科学家,可以说锌元素就是他发现的。
有了宋应星,材料冶炼方面的问题张斌也不用过于操心了。
至于王徵则是机械方面的专家,明朝这时候说机械,貌似有点天方夜谭,但是,王徵就是个机械专家,他对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都有深入的研究,唯一可惜的是,他没有想到要用其他动力去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