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一百多个州府,一千多个县,一天事情可不少,每天呈上来的奏折少说也有四百多份,而且,每份奏折上面写的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要事情简单,地方上或者各衙门自己就办了,还上什么奏折,正因为他们自己处理不了,才会上奏折,请皇上定夺。
而内阁机制形成以后,皇上定夺的其实不是奏折的内容,而是附在奏折上票拟的内容,也就是内阁大学士拟定的建议,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崇祯只要在奏折上写个准,或者不准就可以了,当然,他也可能提出自己的方案,但这种时候一般很少,因为内阁大学士所写的票拟都是根据大明律法和实际情况,综合给出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崇祯只要根据建议来就行了。
这对内阁大学士的要求就比较高了,你要票拟都写不好,那什么都不用说了,赶紧卷起铺盖滚蛋吧,这会儿内阁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写票拟,你票拟都不会写,待内阁干嘛,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吗!
温体仁之所以能掌权这么久,不光是因为他会耍嘴皮子忽悠崇祯,他票拟写的好也是个原因。
当然,他不会什么奏折都自己写票拟,他一般都是挑出那些比较好处理的事情来写,而麻烦的,则全部丢给其他大学士,所以,他写的票拟基本上都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