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康思索一息,回道:“君将照著垂青问,溪桥横索一瓢酒。静宿莫为何,垂瞭天下事。浅溪天地尔,徒以德泽降。袅袅放梅开,戎途再太平。”
“好!”江柳愖击掌赞了一声,然后道:“好句!好论!好急智!”
沈康轻呼了一口气,摇摇头道:“执干戈以平天下,终究无奈。”
沈昌狐疑道:“不是说以月为题?怎地我没见一个月字?”
王麓操笑道:“君将照著垂青问。此君便是月。”
白启常接着解释道:“此词便是以月为目,看遍人间喜悲,虽无一个月字,却句句都是月。”
白启常不得不在心中佩服沈康的智慧,他将一个孩子的急智,称为智慧。不仅是因为他作的两首词,而是他的格局与目光太远,称得上智慧二字。
白启常太明白了,一个人的文才不需太多,只要中庸即可,一个人的底蕴无须太深,懂得积累学习即可。
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是文才,不是底蕴,而是格局。
你的眼睛能看见柴米油盐,你的未来便只有柴米油盐。你的眼睛能看见功名利禄,你的未来就会朝着功名利禄努力。你的眼睛能看见家国天下,你的胸怀便无限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