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的军制,却以应对战争为主要目的,因此只有战时这套编制。
东郡所设二军府,每府就是驻军一厢,标准一厢就是步骑四千,且有步有骑有战有辅。
这一厢驻于一座军城之中,同时厢以下还设有团卫和营所。
每团两千人,分驻一卫城。
下面三营,除团部每营五百人,驻一营所。
这样的军制与原来的卫府制不同之处就在于,过去是以军府为单位,千人左右设一鹰扬郎将统领,只管本军府,而遇战事征召,则是选调府兵,与其它各卫府征召来的兵混编后,再另派兵将。
战时,一般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了。
而现在大秦的这个军制,就不再有战驻区别。
厢的都指挥使率厢部驻于军府,下面两团六营,团指挥使和营指挥分驻团卫和营所。
厢团营这样层层部置,各守厢城、团卫、营所,是层层划分军区。
而厢以上,还有军使和镇节度使,只不过按现在的新制度,军使和节度使若要调动厢府兵马,则需要额外的兵符将印。
所有的厢都团卫营所的士兵,也是按轮番值守制度,厢都团卫营所都筑有军城,城中只能驻兵、囤粮、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