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
许和尚带着通政司的一位六品的绿袍通事舍人骑马来到山下。
远远的,早有接到消息的方丈带领着一众寺僧下山前来迎接。
广丈道信看着身穿飞鱼补服的许和尚,觉得有些陌生了,这个自己当年在山门前捡起的婴儿,如今脱去僧衣换上飞鱼袍,腰配千牛刀,显得是那么的高大,甚至有了一股子威势。
“方丈!”
许和尚上前便拜,方丈连忙让过。
“施主如今已不再是佛门中人,也不是这寺中之僧了,贫僧岂敢。”
许和尚愣了一下。
那位年轻的通事舍人笑着上前先对方丈行了一礼,然后请方丈准备香案,迎接圣旨。
诸人回山。
寺中大雄宝殿前,年轻的通事舍人宣读圣旨。
开头门下二字,令方丈也不由的清楚,这不是一道中旨,这是经过三省的正式旨意了。
圣旨很长,卷轴足有丈长,其中的内容更是用词优美,一看就知道是出身翰林学士们之手,方丈是有文化之人,虽是出家之人,但也博览群书,甚至能够做诗写赋,因此还是马上就听明白了这些华丽语语之下的圣意。
皇帝特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