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的军医体系的军队,隋朝时,朝廷规定出军作战,每五百人由太常寺派医官一名,五千人军队派医官两名,自此以上,每增加五千人,增一医官。
并且于军中设立病儿营,派医师充当检校病儿官,负责治疗照顾伤兵。
这些从太常寺派来的医官,其实多是由朝廷的医生培养学校太医署调来的,虽有派医官,不过数量太少。五百人的军队打仗时,只派一个,满五千人,总共也才两个,如果有一万人军队,也才三个军医。
罗成当年征战辽东时,就十分重视军医,战争士兵伤亡的九成并不是直接在战场上被敌所杀,反而多是战后伤病而亡,尤其是伤口感染,极为严重,伤亡极高。
因此,早在他征辽时,就于自己军中设立了专门的野战医院,储备了不少的药物,并且建有一支专门的战场救护营,有担架队等。
现在嗣业的军中,也一样有不少军医。
这些军医并不是太常寺派来的,而是由兵部设立的军医院中派来,兵部的军医院是一所专门培养军医的军方机构,聘请各地名医,也有请太医署医生兼职教授,然后招募医学生。
与太医院不同的是,军医院招募的学生一入院,就正式成为朝廷的军人,他们既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