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发现长的高大威武,脸有些黑,但是很健壮,仔细的询问了一番,得知他少年时家境贫困,但爱好学习,只是家中无钱财供他读书,于是便经常跑到庄上大地主家的宗学去偷听,每当放牛砍柴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写写划划,来练习写字,巩固偷听来的知识。
到后来,那个大地主家的宗学里的一群地主子弟和族人,倒没几个学出名堂的,偏偏这个偷听的却反而学的不成,让那位宗学里的先生惊叹不已,视他为一个好苗子,于是收他做了弟子,倾力相教。
后来隋末大乱,到处兵荒马乱,刘仁轨的父亲被征召为兵,辗转于数支势力之间,先后投过李密、王世充等,再后来又归附秦军,只不过运气不太好,归附秦军没多久就战死了。刘仁轨也因此得以补录进义儿营中学习,因其能识会写通熟典经,于是受到义儿营中教头的欣赏,让他做了义儿队头。
再后来他被分到了颍川郡丞李如珪帐下为侍从扈卫,有次李如珪按朝廷的要求,向朝廷起草奏疏汇报地方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后,便替他修改了。奏疏呈到朝堂上,连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对这份奏疏十分惊叹满意,不但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说明了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