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引为股肱。
他带着徐铉去扬州督师,就把朝中的政务都托付给了陈乔。
坦白讲,如果是太平时候,或者国家稳固,陈乔能扛起这个担子,可在这个关头,陈乔所有的优点全都变成了缺点。
他只是个听话的循吏,却不是力挽狂澜的贤相。
比如叶华让杨业攻击南唐大营之前,就有人建议,把三万人调回常州固守,同时加强江阴的戒备。
可陈乔觉得叶华刚刚到苏州,无力发起攻击,更何况大军入城,搅扰百姓,势必引起民怨……他犹豫了好几天,最后陈乔终于想通了,让人马撤回,可等命令送过去,杨业已经攻破了大营,随机抢占江阴,任天行水师攻击润州,叶华兵围常州。
到了这时候,又有人建议,认为潘承佑手下都是福建人,他们和南唐隔着心,不能相信,应该派遣信得过的人去守城。
陈乔环顾四周,也没有发现良将,他又觉得潘承佑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深受天子恩德,必定死战,他就没派兵。
按理说,既然信任潘承佑,就应该充分授权,把军需粮草送过去,好鼓励潘承佑死守常州,结果呢,他又什么都没做。
如果说错一次是偶然的,那么连续失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