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
所谓包税制,在唐代就出现了,原本的历史上,两宋更是一个高峰。
比如盐茶铜铁,瓷器酒曲,这些统统采取买扑的形式,也就是商人拿钱,换取专营权,然后再通过出售商品,赚取利润,算起来,也是包税制的一种。
还有更直接的,就比如某个市场,找一些地痞无赖,让他们负责收税,每次只要能上缴规定的数额即可,多收的全都流入了这帮人的腰包,当然了,要是收不上来,就让他们自己出血填补……
用脚趾头想,也能看出其中的弊端。
但这种粗糙的方式却生生不息,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简单好用!
说白了,包税制就是把收商税等同于收田租,把商业行为,看成了割庄稼。
可问题是商业经营,每天都在发生,庄稼才一年两熟三熟,能用相同的办法吗?真正应该做的是针对每一次商业交易,针对营业额,针对利润进行征税。
问题又来了,商业行为每天都在进行,千头万绪,朝廷哪来那么多的征税官员……
“启奏陛下,当初陛下登基之初,就提出官绅一体纳粮纳税服役……据臣所知,这些年下来,纳粮基本做到了,服役也差不多,唯独纳税,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