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老兵,还有一些居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文武两院学生进行应答,考验学生的应对实践能力。
赵甫也比较反对死读书,那样只会禁锢思想,不想出现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场面,所以也没有执行儒家古板那一套,单纯以笔试,作为评判一个人能力的标准。
一千二百多人,只有八百多人合格,这八百人获得二级培育对象,同时这八百人进行第三次试验。
第三次试验,由一些武将,还有内务官主持,会提出各种问题,因为到了第三次,那提出的问题,都属于比较困难的问题。
所以,八百多人中只有不到百人成功晋级,淘汰率相当的大,同时这百人获得三级培养对象。
最后进行第四次试验,由大秦主要大将来亲自主持,最终百人中只有十三人脱颖而出,获得成功觐见赵甫的权力。
如此繁多,复杂,严苛,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后世的引得人纷纷称赞。
十三人中九男四女,年龄都在十五六岁,这十三个人绝对是现在大秦最年轻,最有潜力的人,日后在大秦必有一番大作为。
特别是其中也有女性,若在古时候,这绝对是不可能出现的一幕,也是赵甫没有执行男尊女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