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我们100个大学生的特等助学金了!我们整个学校都没有100个人能拿特等助学金的!”
80年代的大学,你上学除了每个月发35斤粮票是固定的之外,每个月每个学校还因为城市地域的不同,发给助学金,按照学生家里穷困的程度,分为特等、一二三四五等,每个人都有。
农村的拿得多一些,城里的一般就那八块、五块的四五等助学金。
而在沪海市,刚刚开始的实习工人,一个月工资也不过是30-40块左右,转正几年后才能拿60、80块,由此可见读大学的大学生待遇有多好。
20块钱的特等助学金,许多农村的同学都千方百计的节省下来,给贫穷的家里寄回去。
上学期间,还没有开始工作,就能反馈家里了,这也就是在这个年代才有的新鲜事儿。
所以,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才真的叫做天之骄子,人家毕业了之后,都是包分配工作的,什么都不用担心,国家全部给包了。
等到20年之后,大学生遍地走的时候,那真是不如狗。
周家老三、老四,因为已经是沪海市城里人了,一个姐姐还是上美厂的小组长,所以拿得最少,只有每个月5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