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读书人就是从这儿走上了歪路。至少陆谦以一后世人于儒学发展上的薄弱认知,是如此看的。是的,陆谦是连论语都没读过几句,四书五经更是看都没看。但他就是这般认为的。
他不知道什么是三教合一,不知道什么是‘拨乱反正’,也不懂什么“否定传统经学”、“从‘五经’系统向‘四书’系统转型”、“孟子其人其书的升格运动”、“新理论整合创新”等等。
在陆谦的眼中,在他的感知中,宋儒就是文弱的。
他就认定宋朝儒学的影响下整个中国都抛弃了汉唐时期的进取精神 ,抛弃了终军请缨,弃笔从戎的精神 风貌。写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虽然是个宋儒,但试看整个宋朝有几人能做到如此?
纵然出了辛弃疾、虞允文如此人物,也半点改变不了陆谦对宋儒的印象。这就好比他明知道花生米手下的的确确有无数抗日战场上表现忠勇的将士,但他对果党依旧无感。
他觉得,中国人在汉唐时候的人臣大才的水准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上马能治兵,下马能安民;而到了宋朝,人臣的大才水准就变成了东华门外唱名了,太low了。
对此陆谦的想法只有一个——把它掰回来!虽然这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