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的,自己的想法自己最清楚。
陆谦就觉得说宋襄公迂腐,固守陈规,不知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不知道在战场上,胜者为王,这是最肤浅的一认知。
《淮南子》有云:“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者。”很为宋襄公命不平,却实质上已经道出了因由。
陆谦所见的宋襄公就是一个“不知道与时俱进”者!
不知道与时俱进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人。陆皇帝一直觉得中国的儒家,一直都有一种崇古薄今的情怀和观念,言必三代之治,仿佛‘三代’的一切都是好的。只要恢复了三代之治,社会立马就河蟹,百姓立刻就安定富裕,家国皆无忧也。
可事实上把三代之治的东东拿到后世,那真的就能成吗?
后世的教育告诉陆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经济也好,文化也好,还是社会关系也好,都与这个世界的本质相关联,也就是祖师爷所说的经济基础。
当时代的经济基础有了变化,社会的各方面就必然也有了变化。看看中世纪的欧洲与大航海时期的欧洲,都是欧洲人,可他们一样吗?
而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