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就是由海军军备竞赛引发,因此在战后,才出现了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国际条约。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和平时期维持全球霸权,或者全球利益的海军力量,在战争时期不足以击败所有的对手。
这个特点,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体现得最为明显。
哪怕是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海军把航母削减到15艘,也有能力维持全球存在与全球霸权。
可相对的,这点力量根本无法保证帝国海军在大战爆发之后,击败所有的敌人。
其实,连击败纽兰海军都办不到。
不要看帝国海军拥有的航母,超过其他国家的综合,帝国海军的战斗力更是远超所有的对手,可是这样的兵力优势,根本没法支撑大规模进攻行动,即便是维持和平时期的全球存在都非常困难。
正是如此,在上升成为帝国的总体军事战略的时候,丁镇南提出,针对不同的假想敌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
对付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自然是速战速决。
道理也很简单,对付西陆集团以地面战争为主,由陆军与空军打主力。陆军与空军在和平时期的战备水平,以及在战争爆发之后的动员速度都远在海军之上,因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