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轰炸的力度,直到骆沙联邦即将战败才对迢曼帝国发起千机大轰炸。
说得简单一点,传统的战略轰炸,需要在完成战争动员的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这跟丁镇南提出的军事学说恰好相反。
如果什么都要在完成动员的基础之上展开,丁镇南提出的学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丁镇南提出的军事学说,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针对西陆集团,所要进行的战略打击,必然以精确轰炸为主,以摧毁敌人的军事与准军事目标为目的。
重点打击目标,其实是各类工业设施。
早在2年之前,丁镇南、白华伟与李天凌就联名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详细的罗列出了数百个种类的工业目标,并且提到希望军情局能够根据这份报告,在和平时期加大对这些工业目标的监视力度。
摧毁敌人的工业生产力,也就等于战胜了敌人。
在现代化战争当中,对于已经丧失工业生产能力的国家来说,不但会战败,其遭遇甚至连战败都不如。
这个,在狭夷皇国身上体现得格外的明显。
在上次大战中,狭夷皇国被炸垮之后,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别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