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级炸弹就有大约1600万枚,250千克级炸弹更是达到了2000万枚。
要说的话,这还是库存量的历史低点。
因为弹药消耗量十分的惊人,而且没有人相信很快就会结束,所以到波伊战争后期,帝国库存的炸弹总量一度突破了5000万吨。当时仅存放在前沿基地的弹药,就超过了1500万吨。
关键还有,在封存的情况下,这些炸弹的“保质期”至少都有50年。
显然,总不能直接报废处理掉吧。
再说,25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与2000千克,是东方集团的标准口径,所有作战飞机都按照挂载这些炸弹设计。比如战斗机与攻击机的外挂点,承重能力就是以炸弹口径为准。
也就是说,这几种口径的炸弹没有报废的说法。
哪怕消耗掉了,今后也会生产同样的炸弹。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与海航才明确的提到,通过研制制导组件的方式,把这些库存炸弹变成制导炸弹。
当然,所谓的制导组件,主要就是一具导引头,以及导引头控制的气动面。
用于500千克级炸弹的制导组件,质量还不到50千克,并没有超过冗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