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很多性能缺陷,比如说“战-1a”,即帝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作战半径达到了700千米,后来的改进型在携带2具副油箱之后超过1000千米,但是与活塞螺旋桨飞机比,喷气式战斗机还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对海军航空兵来说完全无法忽视的问题。
着陆速度太大,允许的最小速度远远超过了活塞螺旋桨飞机。
空军的战斗机,可以在长度超过2000米的跑道上降落,因此着陆速度快一点,不算是大不了的问题。
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就没这么幸运了。
因为飞行甲板长度有限,所以舰载机的着陆速度得足够的低。
对大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尤其是几十艘“行省”级大型航母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的突出。因为飞行甲板受到舰体长度的限制,没办法延长,所以就算这些航母在战后陆续接受了现代化改进,用上了斜角甲板,着陆区的长度也不够,必须对舰载机的着陆速度做出严格限制。
这样一来,低速性能糟糕的喷气式战斗机根本没法上舰。
结果就是,在帝国空军,乃至全球空军都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喷气时代的时候,帝国海军航空兵依然在使用活塞螺旋桨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