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帝国海军大肆鼓吹攻击性,夸大“陈炳勋”级的作战能力,说是引导海军的发展潮流,其实是在搞战略欺骗。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海军的扩张势头只保持了几年。
在新历137年,帝国当局正式承认纽兰共和国,并且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帝国海军的“扩张”正式宣告结束。
严格说来,早在10年之前的新历127年,帝国海军的实力就跌到了谷底。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在战后遇到的第二个低谷期。
不管帝国海军把“航母打击群”吹得有多么的神 乎其神 ,仅保留了15艘航母,就足以说明问题。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的努力并没白费。
在某种意义上,帝国海军在战后的第二轮变革,其实是在为第三轮变革做准备,更想是高潮到来前的铺垫。
说得直接一点,第二轮改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增强战斗力,而是要从战后独霸全球所产生的迷失当中走出来,以便应对全新的国际形势,即在纽兰共和国振兴之后,帝国海军独霸全球的时代就已结束。
不管帝国海军的高层怎么想,都必须认真对这个实力相当的对手。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