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年之后,在新历148年的年底,第一架“攻-x”样机正式下线,并且在首飞之后获得“攻-12”的军方编号。接下来,承包商陆续交付了7架原型机,项目由此进入到设计试飞阶段。
按照计划,设计试飞工作将在新历151年宣告结束。
不出所料,首批量产型,准确说是按量产标准改进的试飞原型机,将在新历151年交付给海军的教导大队。
如果一切顺利,将在新历151年年底,或者152年年初,组建第一个“攻-12a”重型攻击机中队。
帝国海军也将就此进入隐身时代。
只是,仍然比空军慢了半拍。
当然,只要“攻-12a”顺利入役,帝国海军的第三轮变革就将取得阶段性胜利。
至于这种攻击机的价值,完全用不着怀疑。
虽然在执行风险巨大的高强度打击任务时,“攻-12a”只能使用两个内部弹仓,最多能挂载4吨弹药,远低于“攻-5f”,但是凭借更强的生存能力,“攻-12a”的作战效率远远超过了“攻-5f”。
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攻-12a”一般挂载为4枚1000千克级、或者8枚500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