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关键还有,要想搭载足够多的舰载机,至少需要5万吨!
显然,这个体量不比大型航母差多少。
此外,为了获得足够强大的作战能力,肯定需要采用大量新技术,比如活塞行程更短的大功率蒸汽弹射器。
把这些因素都算上,排水量在5万吨左右的中型航母的造价,不会比8万吨级的大型航母低多少,作战能力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从效费比的角度来看,建造中型航母其实是一件亏本买卖。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坚持建造“薛远征”级超级航母,并且把大批退役航母进行封存处理。
只是,相对战时的巨大需求,封存的大型航母肯定不够。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哪怕按第二次全球大战的标准组建护航舰队,至少都要30艘护航航母。
显然,实际需要的肯定更多。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帝国海军在战前就启动了“替代型航母”的研制工作,准确说是前期的基础设计。
“替代型航母”最为主要的特点,其实是尽量降低建造价格。
当然,牺牲的不是作战能力,而是生存力!
严格说来,“替代型航母”就是按